答:利用資產負債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
計算公式: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但不同的分析者對資產負債率的要求是不同的。而且還存在著明顯的行業差異。
(1)資產負債率計算中對分子應否包含流動負債存在爭議:
反對者認為:因為短期負債不是長期資金的來源,因此,若包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長期”債務狀況。
贊成者認為:從長期動態過程看,短期債務具有長期性,如“ 應付帳款”作為整體,事實上是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 永久”的部分。
(2)對資產負債率指標不同的報表分析者有不同的看法
債權人的立場: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債權人關心的是貸給企業的款能否按期足額收回)
權益投資人(股東):由于杠桿作用的存在,資產負債率應該高些。(負債利息在稅前開支,企業可以獲得財務杠桿利益,但并非越高越好。當全部資本利潤率高于負債利息率時,負債比率越高越好;反之,負債比率越低越好。)
經營者:風險收益均衡,所以資產負債率應適度。
經驗研究表明,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的行業差異,因此,分析該比率時應注重與行業平均數的比較。(與其他企業比較時,還要注意計算口徑的一致性)
運用該指標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總體經濟狀況、行業發展趨勢、所處市場環境等綜合判斷。分析時還應同時參考其他指標值。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 / 所有者權益總額(即凈資產總額)
產權比率主要反映所有者權益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只是資產負債率的另一種表示方法,產權比率的分析方法與資產負債率分析類似。資產負債率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在產權比率分析中也應引起注意。比如:將本企業產權比率與其他企業對比時,應注意計算口徑是否一致等。
產權比率所反映的償債能力是以凈資產為物質保障的。
3、有形凈值債務率
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 /(股東或所有者權益 — 無形資產凈值)
之所以將無形資產從股東權益中扣除,是因為從保守的觀點看,這些資產不會提供給債權人任何資源。
主要說明債權人在企業破產時受保障的程度。
有形凈值債務率主要是用于衡量企業的風險程度和對債務的償還能力。這個指標越大,表明風險越大;反之,則越小。同理,該指標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對有形凈值債務率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有形凈值債務率揭示了負債總額與有形資產凈值之間的關系,能夠計量債權人在企業處于破產清算時能獲得多少有形財產保障。從長期償債能力來講,指標越低越好。
第二,有形凈值債務率指標最大的特點是在可用于償還債務的凈資產中扣除了無形資產,這主要是由于無形資產的計量缺乏可靠的基礎,不可能作為償還債務的資源。
第三,有形凈值債務率指標的分析與產權比率分析相同,負債總額與有形資產凈值應維持1:1的比例。
第四,在使用產權比率時,必須結合有形凈值債務率指標,做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