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舉例
1 年限平均法
【補充例題】一座廠房原值50萬元,預計使用20年,殘值率為2%,計算月折舊額。
[答疑編號3246030201]
『正確答案』年折舊率=(1-2%)÷20×10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 000×0.41%=2 050(元)
2 工作量法
【補充例題】某企業一輛卡車原價60 000元,預計總里程為500 000公里,預計凈殘值率為5%,本月行駛400公里,計算當月應提的折舊額。
[答疑編號3246030202]
『正確答案』單位工作量折舊額=60 000×(1-5%)÷500 000=0.114(元)
當月折舊額=0.114×400=45.6(元)
3 雙倍余額遞減法
【補充例題】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2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要求:根據上述材料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答疑編號3246030203]
『正確答案』雙倍余額遞減折舊率=2/5×100%=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20 000×40%=8 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20 000-8 000)×40%=4 8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20 000-8 000-4 800)×40%=2 880(元)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舊額=(20 000-8 000-4 800-2 880-200)÷2=2 060(元)
假設上例中,該固定資產是2010年8月購入的,那么應該從9月開始計提折舊。
折舊年度就是9月1日到次年9月1日。那么2010年的折舊就是2010年9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的金額,
2010年折舊=8 000×4/12=2 666.67(元)
2011年折舊=8 000×8/12+4 800×4/12=6 933.33(元)
2012年折舊=4 800×8/12+2 880×4/12=4 160(元)
4 年數總和法
【補充例題】接上例,假如采用年數總和法,計算每年折舊額。
[答疑編號3246030204]
『正確答案』第一年折舊額=(20 000-200)×5/15=6 600(元)
第二年折舊額=(20 000-200)×4/15=5 280(元)
第三年折舊額=(20 000-200)×3/15=3 960(元)
第四年折舊額=(20 000-200)×2/15=2 640(元)
第五年折舊額=(20 000-200)×1/15=1 320(元)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及適用范圍
1、年限平均法適用范圍:
在實際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資產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較合適呢?根據影響折舊方法的合理性因素。當一項固定資產在各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其負荷程度也相同時。修理和維護費用在資產的使用期內沒有顯著的變化。資產的收入在整個年限內差不多時。滿足或部分滿足這些條件時,選擇平均年限法比較的合理。在實際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適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2、工作量法適用范圍:
實際工作中,在運輸企業和其他的專業車隊和客貨汽車。某些價值大而又不經常使用或季節性使用的大型機器設備中,可以用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
3、加速折舊法適用范圍:
加速折舊法具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根據其特點適用于技術進步快,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業。如電子生產企業,船舶工業企業,飛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化工醫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