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概述
一、稅收的概念與分類
(一)稅收概念與分類
1.稅收的概念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國家職能,憑借其公共(政治)權力,按照法定的標準和程序,強制地、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分配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
2.稅收的作用
(1)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稅收是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
(3)稅收具有維護國家政權的作用。
(4)稅收是國際經濟交往中維護國家利益的可靠保證。
(二)稅收的特征(注意多選)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特征。——稅收三性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稅收特征的有( )。
A.強制性
B.靈活性
C.無償性
D.固定性
『正確答案』ACD
『答案解析』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特征。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稅收的特征的有( )。
A.強制性
B.無償性
C.自愿性
D.固定性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特征。
(三)稅收的分類
1.按征稅對象分類
可將全部稅收劃分為流轉稅類、所得稅類、財產稅類、資源稅類和行為稅類五種類型。
(1)流轉稅類——以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等)。
特點:
①以商品交換為前提,與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關系密切,課征面廣泛;
②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流轉額為計稅依據;
③普遍實行比例稅率,個別實行定額稅率;
④計算稅額簡便,減輕稅務負擔。
(2)所得稅類(收益稅)——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特點:
①所得稅額的多少直接決定于有無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決定于商品或勞務的流轉額;
②所得課稅的課稅對象是納稅人的真實收入,屬于直接稅,不宜進行稅負轉嫁;
③所得課稅容易受經濟波動、企業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不易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性;
④所得課稅征管工作復雜,很容易出現偷逃稅現象。
(3)財產稅類——以納稅人所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稅)。主要功能:
①調節財產所有人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
②增加財政收入。
(4)行為稅類——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課稅對象(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車船稅等)。主要功能:
①貫徹“寓禁于征”的政策,對某些特定行為加以限制;
②增加財政收入。
(5)資源稅類——對在我國境內從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類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主要功能:
①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②促使企業平等競爭;
③杜絕和限制自然資源嚴重浪費現象。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體系分類
分為工商稅類、關稅類。
(1)工商稅類——由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管理。
(2)關稅類——由海關負責征收管理。(進出口關稅、海關代征的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3.按照稅收征收權限和收入支配權限分類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1)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管理,收入歸中央政府支配使用。如關稅和消費稅。
(2)地方稅。屬于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由地方稅務局負責征收管理,如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稅。屬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稅收收入,目前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管理,如增值稅、資源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等
4.按照計稅標準不同進行的分類,可分為從價稅、從量稅和復合稅。
(1)從價稅
以征稅對象的價值或價格為計稅依據;采用比例稅率和累進稅率(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
(2)從量稅
以課稅對象的重量、件數、容積、面積等作為計稅依據。采用定額稅率(資源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消費稅中的啤酒、黃酒)。
(3)復合稅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流轉稅的有( )。
A.增值稅
B.消費稅
C.營業稅
D.所得稅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所得稅屬于所得稅類,不屬于流轉稅。
【例題·單選題】在我國現行的下列稅種中,屬于行為稅類的有( )。
A.營業稅
B.房產稅
C.車船稅
D.印花稅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印花稅屬于行為稅類。
二、稅法及構成要素
(一)稅收與稅法的關系
1.稅法的概念
稅法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制定的有關調整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
(1)稅法的立法主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立法機關+獲得授權的行政機關。
(2)稅法的調整對象是稅收分配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而不直接調整稅收分配關系。
(3)稅法的構成
廣義稅法=各種稅收法律規范的總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立法制定的稅收法律+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法規+由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稅收法規+由有關政府部門制定的稅收規章等等)。
狹義稅法=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正式立法的稅收法律,如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企業所得稅法等。
2.稅收與稅法的關系
(1)稅法是稅收的法律表現形式,稅收則是稅法的主體內容;
(2)稅收反映經濟利益關系,稅法則反映權利與義務關系;
(3)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二)稅法的分類
1.按照稅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將稅法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1)稅收實體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的立法,具體規定某一個稅種他的征收對象、征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稅收程序法——不針對某一具體稅種,而針對稅務管理程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2.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分類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和外國稅法。
(1)國內稅法
國內稅法一般是按照屬人或屬地原則,規定一個國家的內部稅收制度。
(2)國際稅法
國際說法是指國家間形成的稅收制度,包括一些雙邊或多邊國家間的稅收協定、條約和國際慣例等。
(3)外國稅法
3.按照稅法法律級次分類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
(1)稅收法律(狹義的稅法)——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XX法
(2)稅收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的稅收行政法規。——XX條例
(3)稅收規章——由國務院稅收主管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規程等。 ?——XX辦法、規程、實施細則
(4)稅收規范性文件——省級以下稅務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例題·多選題】根據稅法的功能作用的不用,可以將稅法分為( )。
A.稅收實體法
B.稅收法律
C.稅收程序法
D.稅收行政法規
『正確答案』AC
『答案解析』根據稅法的功能作用的不用,可以將稅法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例題·判斷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屬于稅收程序法。(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屬于稅收實體法。
【例題·多選題】下列屬于稅收實體法的有( )。
A.《稅收征管法》
B.《增值稅暫行條例》
C.《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D.《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正確答案』BC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稅法的構成要素(11項)——征稅人、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免稅和法律責任。
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和稅率是構成稅法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
1.征稅人(“征稅”主體)——行使稅收征管權,依法進行稅款征收行為的一方當事人。
2.納稅義務人(“納稅”主體)——稅法上享有納稅權利,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
扣繳義務人是指有義務從其持有的納稅人收入或從納稅人收款中按其應納稅款代為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企業代扣代繳職工個人所得稅)。
代征人,是指受稅務機關委托代征稅款的單位和個人(比如海關代征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納稅單位,是指申報繳納稅款的單位,是納稅人的有效集合(總分公司不在同一省市,企業所得稅要統一繳納)。
3.征稅對象(納稅對象)——征稅的目的物,也是繳納稅款的客體。區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
【例題·判斷題】不同稅種有著不同的征稅對象,不同的征稅對象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 )
『正確答案』√
4.稅目——納稅對象的具體化,各個稅種所規定的具體征稅項目。 5.稅率——是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與否的重要標志。
我國現行的稅率主要有:比例稅率、定額稅率、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
(1)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不論金額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稅的稅率。我國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采用的是比例稅率。
(2)定額稅率(固定稅額),是按納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規定固定的稅額。資源稅、消費稅中的啤酒、黃酒。
(3)累進稅率,是指按照納稅對象數額的大小,實行等級遞增的稅率。
①全額累進稅率。(我國目前暫時無執行此稅率稅種)
②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
即把征稅對象按數額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等級規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高,每一納稅人的征稅對象依所屬等級同時適用幾個稅率分別計算,將計算結果相加后得出應納稅款的稅率。
舉例:張先生,2011年11月工資為6000元,其中3500元以內的部分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超過3500元的部分,適用下表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3%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1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2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2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3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3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45%
張先生11月應納稅所得額=6000-3500=2500(元)
應納稅額=1500×3%+1000×10%=145(元)
③超率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即以征稅對象數額的相對率劃分若干級距,分別規定相應的差別稅率,相對率每超過一個級距的,對超過的部分就按高一級的稅率計算征稅。
【例題·多選題】我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采取的稅率形式屬于( )。
A.比例稅率
B.超額累進稅率
C.超率累進稅率
D.累進稅率
『正確答案』BD
【例題·單選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 )。
A.累進稅率
B.定額稅率
C.比例稅率
D.其他稅率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形式是比例稅率。
6.計稅依據(稅基)——計算應納稅額的根據
(1)從價計征;
(2)從量計征;
(3)復合計征。
7.納稅環節
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有的稅種納稅環節單一,如資源稅。有的稅種需要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多個環節征稅,如增值稅。
8.納稅期限——納稅人依法繳納稅款的期限。包括按期納稅和按次納稅兩種。
9.納稅地點——納稅人具體繳納稅款的地點
10.減免稅——國家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
(1)減稅和免稅
①減稅是對應納稅款少征一部分稅款;
②免稅是對應納稅額全部免征。
(2)起征點
計稅依據達到國家規定的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3)免征額
在計稅依據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免征額的部分不征稅,只就其超過免征額的部分征稅。
【注意】區分起征點和免征額,不達起征點和免征額時都不交稅,但是一旦達到起征點是全額征稅,超過免征額是只對超過部分征稅。
【舉例】某類稅種起征點為1000元,超過起征點稅率為10% 。
ABCD四人的征稅對象數額分別為A是999元,B是1000元,C是1001元,D是2000元。
A應納稅額=0(元)
B應納稅額=1000×10%=100(元) (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全額納稅)
C應納稅額=1001×10%=100.1(元)
D應納稅額=2000×10%=200(元)
假設上例中的1000元為免征額,則
A應納稅額=0(元)
B應納稅額=0(元) (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納稅)
C應納稅額=(1001-1000)×10%=0.1(元)
D應納稅額=(2000-1000)×10%=100(元)
【例題·判斷題】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額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則對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的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例題·判斷題】如果稅法規定某一稅種的起征點是800元,那么超過起征點的,只對超過800元的部分征稅。(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點的計稅依據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或超過起征點的,則就其全部數額征稅。
11.法律責任
因違反稅法而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注意】沒有民事責任。
本節重點掌握
1.稅收的特征;
2.稅收的分類;
3.稅法的分類;
4.稅法的11個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