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務
-
礦產資源補償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是指采礦權人為補償國家礦產資源的消耗而向國家繳納的一定費用。礦產資源補償費制度,則是關于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征收對象、范圍、費率、程序和使用與管理的
2018-07-12 -
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比例
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比例 根據我國《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規定,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準備,一般準備年末余額不得低于年末貸款余額的1%;銀行可以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
2018-07-11 -
土地增值稅清算條件
土地增值稅清算條件 1、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竣工、完成銷售的; 2、整體轉讓未竣工決算房地產開發項目的; 3、直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 土地增值稅計算方
2018-07-11 -
車輛購置稅會計分錄
車輛購置稅會計分錄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八條規定: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
2018-07-11 -
稅法折舊年限的最新規定
稅法折舊年限的最新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為20年;
2018-07-11 -
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是用來反映一年中庫存流動的速度的數據。計算公式是:存貨周轉次數 = 銷貨成本 / 平均存貨(存貨周轉次數=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存貨周轉次數公式:
2018-07-11 -
雙軟認證是什么意思?
雙軟認證是什么意思? “雙軟認證”是指軟件企業的認定和軟件產品的登記;企業申請雙軟認證除了獲得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的認證資質,同時也是對企業知識產權的
2018-07-11 -
所有者權益合計
所有者權益合計是什么意思? 所有者權益合計是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企業凈資產等于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余額,其中包括企業投資人對企業的最初
2018-07-04 -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會計詞匯,出自《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指在會計處理上,如果上年的凈利潤為負(或以前各年的凈利潤總和為負),本年的稅后凈利潤要
2018-07-04 -
核銷是什么意思?
核銷是什么意思? 核銷的概念在會計核算中有多種地方在用到,舉例如下: 1、發票管理中,為了正確地了解開出的發票是否多已入賬,要將發票存根聯與在財務記帳憑證中的記
2018-07-04 -
盈虧平衡點怎么計算?
盈虧平衡點怎么計算? 什么是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Break Even Point,簡稱BEP)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分歧點、收益轉折點。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 等于
2018-07-04 -
辦事處與分公司的區別
辦事處與分公司的區別 辦事處:指政府處理事務的一個部門或行政單位,前者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聯合國歐洲辦事處等,后者如中國
2018-07-03 -
消耗性生物資產包括哪些?
消耗性生物資產包括哪些?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勞動對象,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
2018-07-03 -
環比增長率怎么算?
環比增長率怎么算? 環比增長速度是逐期增長量與前一期發展水平之比,它表示社會經濟現象前一時期的增長速度。 環比增長率計算公式:環比增長速度=環比發展速度-1(或1
2018-07-03 -
存貨周轉率多少為正常
存貨周轉率多少為正常? 存貨周轉率公式: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 /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企業設置的標準值:3 意義:存貨的周轉率是存貨周轉速度的主要指
2018-07-03 -
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
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 外籍人員的工資,需要繳的個人所得稅=(月工資-4800)*稅率-速算扣除數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免征個人所得稅扣減標準為3500元(外籍人員扣除
2018-07-03 -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什么科目?
什么是資產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
2018-07-01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按照稅法規定在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政策
2018-07-01 -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殘值的情況下,將每期固定資產的期初賬面凈值乘以一個固定不變的百分率,計算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計
2018-07-01 -
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
三證合一的營業執照就是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提高市場準入效率;“一照一碼”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通過&l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