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等。
一、愛崗敬業
(一)愛崗敬業的含義
1.概念。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并為做好本職工作鍥而不舍、盡職盡責。
2.愛崗與敬業的關系。愛崗和敬業,互為前提,相互支持,相輔相成。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升華。如果不愛崗,就談不上敬業。如果只有一腔熱情,沒有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忠于職守的實際行動,敬業也就成為-句空話。
(二)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1.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
要熱愛會計工作,正確認識會計職業,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
2.嚴肅認真,一絲不茍
要將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職業作風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對一些損失浪費、違法亂紀的行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業務開支,要嚴肅認真地對待,起到把關守口的作用。
3.忠于職守,盡職盡責
忠于職守不僅要求會計人員認真地執行崗位規范,而且要求會計人員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忠實地履行崗位職責。盡職盡責具體表現為會計人員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所表現出的一種責任感和義務感,這種責任感和義務感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社會或他人對會計人員規定的責任;二是會計人員對社會或他人所負的道義責任。
會計職業的不同崗位要求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盡相同:(1)單位會計人員不僅要客觀真實地記錄反映服務主體的經濟活動狀況,負責其資金的有效運作,積極參與經營和決策,而且還應抵制不正當的開支,防止有人侵占單位資產,保護財產安全完整。(2)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委托者進行審計、鑒證或咨詢,要維護委托人的權益,保守商業秘密,依法出具審計報告。(3)在對單位(或雇主)的忠誠與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應該忠實于國家、忠實于社會公眾,承擔起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責任。注冊會計師不僅要對委托人負責,更應對廣大的信息使用者負責,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
二、誠實守信
(一)誠實守信的含義
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弄虛作瑕、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諾。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講求信用,保守秘密,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誠實守信是會計職業活動和職業道德的精髓。
(二)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
總之.會計人員應言行一致,實事求是,正確核算,盡量減少和避免各種失誤;不得為了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偽造賬目,弄虛作假,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
2.實事求是,如實反映
《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告。會計人員只有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真實正確地記錄,如實反映單位經濟業務活動情況,才能實現會計核算、監督的真正內涵。
3.保守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
會計人員應依法保守單位秘密,這也是誠實守信的具體體現。秘密主要有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三類。
4.執業謹慎,信譽至上
誠實守信,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始終保持應有的謹慎態度,對客戶和社會公眾盡職盡責,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以維護職業信譽。
第一,注冊會計師在選擇客戶時應謹慎,不要一味地追求營業收入,迎合客戶不正當要求,接受違背職業道德的附加條件。
第二,注意評估自身的業務能力,正確判斷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專業能力能否勝任所承擔的委托業務。
第三,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和執業規范、程序實施審計,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及國家相關法律制度的經濟業務事項,應當按照規定在審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反映。
第四,在接受委托業務后,應積極完成所委托的業務,認真履行合同,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擅自終止合同、解除委托,不得超出委托人委托范圍從事活動,以免當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重點提示】第四項要求主要針對注冊會計師。
三、廉潔自律
(一)廉潔自律的含義
廉潔是指不收受賄賂、不貪污錢財,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覺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廉潔是自律的基礎,自律是廉潔的保證。廉潔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前提,這既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也是會計職業聲譽的“試金石”。
【重點提示】“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打鐵需要自身硬”。是“廉潔自律”職業道德的生動寫照。
(二)廉潔自律的基本要求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會計人員必須加強世界觀的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是廉潔自律的基礎。
2.公私分明,不貪不占
公私分明,是指嚴格劃分公私界限。不貪不占,是指會計人員不貪、不占、不收禮、不同流合污。
#p#副標題#e#
#p#副標題#e#
四、客觀公正
(一)客觀公正的含義
客觀是指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反映,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愿,也不為他人意見所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對于會計職業和會計工作而言,客觀主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一是真實性,即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真實地記錄和反映實際經濟業務事項;二是可靠性,即會計核算要準確,記錄要可靠,憑證要合法。
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沒有偏失,但不是中庸。對于會計職業和會計工作而言,公正主要包括以下三層含義:一是國家的會計準則、制度要公正。任何一個主體都能平等地運用會計準則、制度,而不會因某一特定主體的運用較其他主體的運用獲得更大的優勢。二是執行會計準則、制度的人,即公司、企業單位管理層和會計人員應公正地開展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工作,即在履行會計職能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對待相關利益各方。三是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鑒證時應以超然獨立的姿態,進行公平公正的判斷和評價,出具客觀、適當的審計意見。
客觀是公正的基礎。公正是客觀的反映。要達到公正,僅僅做到客觀是不夠的,公正不僅僅是指誠實、真實、可靠,還包括在真實、可靠中做出公正選擇。
【重點提示】注意誠實守信和客觀公正的區別。兩者存在交叉。但是,誠實守信強調不弄虛作假。而客觀公正則側重于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作出公平合理的判斷。
(二)客觀公正的基本要求
1.依法辦事
依法辦事是會計工作保證客觀公正的前提。會計人員記賬、算賬、報賬和進行財產清查,需要熟悉并依據《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和制度進行業務處理;注冊會計師開展獨立審計時,應依據《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審計活動。總之,只有熟練掌握并嚴格遵守會計法律法規,才能客觀公正地處理會計業務。
2.實事求是,不偏不倚
客觀公正貫穿于會計活動的整個過程:(1)是會計核算過程的客觀公正,即會計人員在具體進行業務處理時,或需要進行職業判斷時,應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實事求是、不偏不倚。(2)是最終結果公正,即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的處理結果是公正的。即最終結果是客觀公正地進行會計處理。
3.保持獨立性
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的處理,對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以及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披露和評價必須獨立進行職業判斷,做到客觀、公平、理智、誠實。
注冊會計師保持其獨立性當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注冊會計師應當回避可能影響獨立性的審計事項,實現形式上的獨立。具體是指注冊會計師必須與被審計企業或個人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關系。二是注冊會計師應當恪守職業道德,保持實質上的獨立。實質上的獨立就是要求注冊會計師能在審計過程中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
【重點提示】注意獨立性主要是對注冊會計師的要求。尤其要注意形式獨立和實質獨立的關系。
#p#副標題#e#
#p#副標題#e#
五、堅持準則
(一)堅持準則的含義
堅持準則,要求會計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嚴格按照會計法律制度辦事,不為主觀或他人意志左右。這里所說的“準則”,不僅指會計準則,而且包括會計法律、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
【重點提示】此處容易考判斷題。
會計人員在發生道德沖突時,應堅持準則,以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和正常的經濟秩序。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業務時,應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有關要求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
(二)堅持準則的基本要求
1.熟悉準則
熟悉準則是指會計人員應了解和掌握《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及與會計相關的法律制度,這是遵循準則、堅持準則的前提。
2.遵循準則
遵循準則即執行準則。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和監督時要自覺地嚴格遵守各項準則、自律在先,同時也要求他人遵守準則,將單位具體的經濟業務事項和經濟行為與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相對照,先做出是否合法合規的判斷,對不合法的經濟業務不予受理。
3.堅持準則
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單位、部門以及個人利益時常發生沖突。會計人員堅持準則,不僅是對法律負責,對國家、社會公眾負責,也是對單位負責人負責。
【重點提示】重點掌握堅持準則。當發生道德沖突時,一定要以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為重,頂住壓力,自覺抵制違法亂紀行為。
六、提高技能
(一)提高技能的含義
提高技能,是指會計人員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等途徑,持續提高會計職業技能,以達到和維持足夠的專業勝任能力的活動。
會計職業技能包括會計理論水平、會計實務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職業經驗等。不同崗位、不同級次的會計人員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重點提示】此處容易考多選題。
(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1.要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愿望
只有具備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愿望,才能不斷進取,才會主動地求職、求學,勤學苦練,精益求精。
2.要有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只有具有鍥而不舍的“勤學”精神,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和職業判斷能力,才能推動會計工作和會計職業的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新情況的需要。同時,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錘煉提高職業技能。
#p#副標題#e#
#p#副標題#e#
七、參與管理
(一)參與管理的含義
參與管理,簡單地講就是間接參加管理活動,為管理者當參謀,為企業管理活動服務。參與管理就是要求會計人員積極主動地向單位領導反映本單位的財務、經營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地參與市場調研和預測,參與決策方案的制訂和選擇,參與決策的執行、檢查和監督,為領導者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活動,當好助手和參謀。
【重點提示】注意參與管理是會計人員“間接”參加管理活動,為管理者當好參謀,為企業管理活動服務。
(二)參與管理的基本要求
1.努力鉆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業務技能,為參與管理打下基礎
嫻熟的業務、精湛的技能是會計人員參與管理的前提。會計人員只有努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深刻領會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才能有效地參與管理;會計人員只有業務嫻熟,并具有精湛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參與管理,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2.熟悉服務對象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使參與管理的決策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會計人員應當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流程和管理情況,掌握單位的生產經營能力、技術設備條件、產品市場及資源狀況等情況,結合財會工作的綜合信息優勢,積極參與預測。根據預測情況,運用專門的財務會計方法。從生產、銷售、成本、利潤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擬訂可行性方案,參與優化決策。對計劃、預算的執行,要充分利用會計工作的優勢,積極協助,參與監控,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八、強化服務
(一)強化服務的含義
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
強化服務的關鍵是提高服務質量。單位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內容各有側重,其服務效果的表現也不同。(1)強化單位會計人員的服務就是真實、客觀地記賬、算賬和報賬,積極主動地向上級領導者反映經營活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參與經營管理活動。(2)強化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就是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正確評價委托單位的經濟財務狀況,為社會公眾及信息使用者服好務。
(二)強化服務的基本要求
1.強化服務意識
會計人員要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不論是為經濟主體服務,還是為社會公眾服務,都要擺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只有樹立了強烈的服務意識,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履行會計職能,為單位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2.提高服務質量
質量上乘,并非無原則地滿足服務主體的需要,而是在堅持原則、堅持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盡量滿足用戶或服務主體的需要。服務不僅要文明,還要講質量,更要不斷創新。